「為什麼只是企業的內訓課程,你要花那麼多時間準備?」

這個問題我大概被問了不下10次,每一次我主講一個課程,我都要求自己:

1.簡報自己做,不要使用別人的簡報
2.教案自己設計,而且要與主題有關
3.如果同樣的課程再講一次,盡可能的把新學到的東西放入課程中

所以我每次新接一個課程,我可能都要花上數十小時的下班時間來準備這堂課,

而課程的時間可能只是2-3小時,所以我投入的時間確實不少,也不怪那些問我問題的人,

因為這確實不太合常理,但其實我的想法很單純,我認為「當你還是業餘時,請以專業的等級要求自己」。

若你以專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會發現大家對專業講師的要求是相對嚴苛的,

若你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那你對課程的理解絕對會更高,

你在授課時的表現也會更好,你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讓自己具備了專業講師該具備的技能與特質;

但如果你只是以一般企業內訓講師的角度要求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在準備課程時的態度截然不同,

你帶給學員的感受也不同,你自己也不見得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課程中有所成長。

「當你還是業餘時,請以專業的等級要求自己」


這句話用在很多地方都是很恰當的,當你只是個出社會1年不到的新鮮人,

有天主管交代一件任務給你,是個為期3個月的工作,用專業的術語來說,

那是個3個人月的專案,你現在就是個業餘的專案經理,你可以試著要求自己以專案經理的角度來規劃你的工作,

把你的主管當sponsor,滿足他的需求,定期對他回報,盯緊自己的專案進度,

看看有哪些事情會影響你的工作,如此要求自己,當有一天你真的接了個專案,你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若你是個工作3年的人,當你主管要求你帶個成員去完成一個專案,

你就把這3個人當成你的部屬,而你是個業餘的主管,這個專案團隊就是你所管轄的部門,

思考人才的選用育留,讓自己還不是專職的主管前就先練習,先以主管的水平來要求自己,

那有一天你當了主管,中間雖然仍有一些事情需要學習,但最少你會更清楚管理一個部門是怎麼回事。

我不見得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講師,但我以專業講師的水平要求自己,

過程中除了授課技巧的提升外,我對於該課程所講授的專業也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

我認為只有在認真準備的狀況下才能獲得,反之我僅僅是花了時間,但自己卻絲毫沒有收穫。

當你還是業餘時,以專業的水平要求自己,你所獲得的絕對會遠大於你所付出的。

原文出處/經理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 Incub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