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社群,如同經營一家企業、一個品牌。


社群小編不但要透過圖文、魅力、噱頭來聚集更多用戶,


更要掌握受眾的喜好,以及整個群的核心。


對社群小編來說,找到理想的受眾就跟交朋友一樣,


我們得在著手之前計劃、分析 「我想要我的群能聚集什麼樣個性的用戶?」、


「我理想中的用戶大部分都分佈在什麼樣的類群,


或者喜歡看什麼主題的內容?」等等


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新商業時代,


要維持長期的優勢,不可能只是靠一時衝頂的人氣,而是要以客戶至上為核心,


達到貼近且優質的用戶體驗,獲得更多穩定客戶,


讓用戶在社群自發性地進行互動,以達到社群的永續運作。


如果你能夠經營好一個社群,


那麼,你將可能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新的商業世界找到新品牌存在的機會。


 




 

 

那麼,到底哪些是社群經濟時代的邏輯呢?


 

♦ 基於粉絲的社群經營


粉絲和消費者的區別是什麼?


粉絲是一種情感紐帶的維繫,粉絲行為超越於消費行為本身。


因此,品牌不是將粉絲變成消費者,就是要把消費者變成粉絲。


從蘋果開始,喬布斯的果粉就是典型的粉絲連結。


而小米手機也是與粉絲的情感和價值認同的連結而創造的品牌。


這是社群時代的新商業規則:


用社群去定義用戶,經營社群去挖掘基於核心產品的延伸需求。


這有別於工業時代的產品為王:


先定義產品,再尋找消費群,然後再經營用戶。


 

 

♦ 用戶「智造」產品的時代


工業時代,企業強調的是「製造」,「製造」是以企業為中心的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希望參與「創造」,


因此,進入一個新的用戶「智造」產品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特徵是企業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懂得一切的用戶需求,


而是讓用戶來參與提供需求的過程,


甚至邀請用戶來參與到解決消費需求工作中


企業需要為消費者設立「吐槽社區」和「創新社區」,


並懂得將這些社區的消費者內容為創新所用。


 

 

♦ 人人可參與的團購商業


「團購」 (眾籌, crowd funding)


眾籌通過互聯網,把原來非常分散的消費者、投資人挖掘出來、聚攏起來,


為那些創意、創新、個性化的產品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圈。


「團購」是個性化、定製化、分散化的產物,


改變了消費者的角色,讓粉絲、社群都可能成為創新商業推動者和投資者,


這也是一個社群商業。


 

 

♦ 觸發用戶的情景經營


智能家庭、移動終端、可穿戴市場、大數據、實時感測器等等


都在各個維度和用戶產生連結,這種連結通常存在於消費者具體的情景。


很多時候,營銷要觸動消費者,一定要有匹配的情景;


而新技術的發展,讓隨時捕獲這種情景變得容易。


比如可穿戴市場,比如移動互聯網和任意的廣告屏幕和終端的連結。


營銷如果不能讓消費者觸景生情,或者觸情而動,


那麼就成為了強制和粗暴的廣告推送,


而對於用戶場景的觀察與新場景的製造,都能帶來新的傳播機會。


 

 

♦ 實時響應的客戶服務


今天,每個企業都要實時地回應和實時地響應消費者所表達出來的需求。


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消費者實時需求集中爆發,


同時,企業也將改變服務的形態,


例如網路業客戶服務的出現,社會化客戶關係的管理。


 

 

♦ 打破邊界的用戶協同


儘管所有的企業都在講大數據,甚至構建各種大數據的管理中心和體系,


但是,「大數據孤島」成為企業面臨的新的問題。


用戶數據與後台數據,線上數據與線下數據,


社交媒體數據與線下的零售數據,


會員卡數據與微信粉絲數據等等之間都存在需要協同的問題等……


如何基於用戶為中心,打破組織和部門管理的邊界,帶來全面的用戶協同,


才能真正讓企業的這些大數據產生價值,


但是打破邊界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卻是存在內部文化的極大挑戰,


而用戶協同的界面對於企業創新和營銷卻是始終存在且需要面對的改變。


 

 




 

主圖:攝影 Caleb Dow來自Unsplash/  文章來源 聚焦网络,其餘文字為個人創作,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相關資料馬上下架。本文整理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

 



 

 

《延伸閱讀》

・【社群趨勢】2018年社交媒體行銷行業報告


・小編的終極目標是要讓社群自行運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 Incub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