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創業家思維 Entrepreneur (130)
- Mar 26 Sat 2016 23:50
審視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創業?
- Mar 17 Thu 2016 01:06
平價也能創造首富的Uniqlo神話
根據《富比士》雜誌最新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顯示,零售服飾品牌Uniqlo(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已憑藉著202億美元的淨資產再度榮登日本首富的寶座,而其身價同時也呈現不斷成長的趨勢;另一方面,Uniqlo本身在2015財政年度的全球業績表現則已突破1.6兆日圓,不僅創下歷年來最佳的營收紀錄、更較前年同期大幅成長21.6%。
- Mar 16 Wed 2016 01:01
李開復:人工智慧對人類真正的威脅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李開復 Facebook 頁面,於3/11寫下的文章)
- Mar 15 Tue 2016 17:18
你知道你自家產品的TA嗎?
- Mar 12 Sat 2016 17:27
新創團隊,請用故事來說服我
- Mar 12 Sat 2016 17:17
文學院的學生都可以創辦科技公司了,技術絕對不是創業過程中的最大阻礙!
- Mar 12 Sat 2016 17:13
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教育出了問題,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 Mar 12 Sat 2016 15:32
偉大的創業點子有什麼共通性?YC:聽起來糟透的點子
在談創業點子前讓我們重申一下:
創業的先決條件,絕對是當你發現「只有創業才能解決問題」時才創業。
- Mar 12 Sat 2016 15:29
500 Startups 駐台代表程希瑾:創投看重的那些事
我們不是沒有創投,過去的發展狀況也顯示台灣並不缺乏資金,但對應到現在新創團隊的投資狀況,可以肯定的是「創投產業」確實有所缺失。《2015 國際與台灣創業投資環境交流論壇》便邀請到四位來自矽谷、歐洲、新加坡和台灣本地的創投代表,一同討論國內外新創生態中的「資金」環節。
- Mar 12 Sat 2016 15:28
你可以退出,但別輕易說放棄
創業是一段極其孤單的旅程,最艱難的抉擇大概就是處在半死不活的尷尬狀態時,你該不該走向結束的那條道路。
- Mar 12 Sat 2016 15:21
還在構思你的創業計畫嗎?洪大倫:寫SWOT不會讓你創業成功
作者:洪大倫,擁有5次創業經歷,研究所時期參與TIC100全國創業競賽,以「皮特拉寵物旅遊」創業題目獲得全國首獎,從此開啓創業的不解之緣。 愛跟朋友分享許多創意的鬼點子,更愛與朋友一起把點子付諸實現。基督教是信仰,巴菲特是心中最欣賞的偶像,家人與朋友是生活的重心,錢從來不是選擇做事的第一考量。 目前是光明頂創育智庫創辦人,在新創事業圈從事育成工作。
- Mar 12 Sat 2016 15:12
絕不能錯過的創業劇本:YC年度《創業生存手冊》
矽谷最享有盛名的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不久前發佈了《年度創業生存手冊》並將全文慷慨的公之於眾,這份經驗手冊根據YC多年孵化創業專案的經驗提煉而成,非常清晰地梳理了創業想法、團隊、產品、執行四大環節,由其當家Sam Altman撰寫。阿爾法公社創始合夥人CEO許四清點評稱:
- Mar 12 Sat 2016 14:02
留下對的人,而不只是把人留下
一聽到「公司離職率很低」,你的解讀是什麼?很多人都會直覺地認為,應該是公司的前景、環境、同事、主管和福利都不錯,所以大家都很喜歡留在這裡,「對組織很忠誠」。
- Mar 12 Sat 2016 13:45
如何靠一場簡報省下六千萬?林大班:找對你的簡報模組
簡報技巧-下個禮拜,你得面對上百名客戶做場簡報,主軸是今年度公司的營運狀況和未來展望,你打開電腦的PowerPoint,瞪著螢幕發呆,發現自己不知如何開始。
1. 打開PowerPoint,只做了首頁就沒有靈感了?
- Mar 12 Sat 2016 13:36
商院生創業最常見的十大死穴
- Mar 12 Sat 2016 13:23
500位創業家的經驗分享,讓你一窺創業環境趨勢
在2015年進行創業是怎樣一種體驗?如何將這些創業經驗分享給別人呢?
- Mar 11 Fri 2016 23:11
做一個讓顧客熱愛的產品,而不只是讓他喜歡!
「Why Now?」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現在是把這個特別的點子化為實際產品的完美時間點,為什麼要在現在來建立這樣一個特別的新創公司?
- Mar 11 Fri 2016 23:06
如果你對它很有興趣,花一萬個小時練習吧!
一文介紹了100 小時定律如何讓你在各個領域中保有一定的競爭力,但若你對某個特定領域很有興趣,或許適用你的會是10000小時的練習,除了某些體育類型對天生的身高和體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質並不存在,也就是說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頂級高手。早在 20 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學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經深入考察過 120 名從音樂到數學多個領域內的菁英人物,發現他們幼年時代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後人的研究更證明,在多個領域內,就連智商都跟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專家水平沒關係。
- Mar 11 Fri 2016 23:00
學著說一個打動聽眾的故事
做創業公司,你需要四個作用截然不同的故事。
- Mar 11 Fri 2016 22:58
沒有10000個小時變成專家?你可以用100個小時變得有競爭力
精通一樣東西需要 10000 小時,也就是說大概要 10 年的時間。但是有時候你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時間不夠用怎麼辦?別擔心,擊敗 95% 的人並不需要你付出太多的時間。10000 小時定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說的是精通一個領域需要用的時間。這一定律有幾層含義:
1、因為所需的時間太長(每天 3 小時需要 10 年),所以人一生只能精通少數幾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