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周一,今天被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所說的「小目標」刷屏了。

大部分人已经失去挣一个亿的机会了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

大部分人已经失去挣一个亿的机会了

好多吃瓜群眾都在酸酸地調侃:一個億很多嗎? !

其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失去了掙一個億的機會,或者說其實沒有掙一個億的能力!

悲傷逆流成河~~~

我們先看兩個人,起個中文名,張三和李四。

兩人都很聰明,具遠大抱負,並來自同樣適度的中等背景,但是,性格和行為方式有很大不同。

張三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很受歡迎;他是很多校園團體成員,並且通常是領導。

李四沉著,矜持;他不參加團體活動;他通常被注意到,但既不被喜歡,也不遭討厭;有人無明顯原因而怨恨他。

張三興趣廣泛,可得到的工作總不止一個;

李四隻選擇一份工作——追求某種特殊的任務或在大學課程之外選修——他將所有業餘時間都致力於此。

張三能使自己輕易適應他人,但發現讓自己適應變化的環境卻更困難;

李四能使自己適應環境,但與人打交道時絕不退讓。

張三學習成績全部優秀;

李四成績很不穩定:有些課程得90分以上,有些課程只能剛剛及格。

張三在人們心目中形象充滿陽光,活潑快樂。

李四形象嚴肅,認真。

但有些罕見而短暫的跡像似乎表明:在他們隱藏的內心世界,角色發生了顛倒:

沉著活潑的是李四;而張三則受到某種可怕、難以形容的恐懼所驅使。

你覺得未來誰能掙一個億?相當多的人會選擇張三。

但實際上,其實,李四才是財富創造者。張三其實不會"掙"錢,他只是財富佔有者。

極少人會做如此地區分財富創造者和財富佔有者的不同。

但美國小說家安·蘭德在《商人為什麼需要哲學》一書中,提出了財富創造者和財富佔有者的不同,

並做了明確的區分。在他看來,也是大多數人未能真正覺察的:

大多數人將所有富人合在一起,形成同一種類,他們拒絕考慮本質性問題:財富的來源,以及獲得財富的方式。

他給出的理由是:

貨幣是交換工具;只要它能被用來與物質產品和服務交換,它就代表財富。

財富不會自然增長;它必須由人們創造。

大自然只是給我們提供原材料,但正是人類的智力必須去發現如何利用原材料的知識。

是人類思維和勞動將原材料轉換成食物、衣服、住所或電視機——轉換成人們為生存、舒適和快樂所需要的所有產品。

財富創造者是發現者,他將其發現轉換成物質產品。

在一個勞動分工複雜的工業社會,可能就是一或兩個人的合夥:

科學家,他們發現新知識;

實業家(也就是商人),發現如何使用那種知識,如何將物質資源和人類勞動整合進企業,以生產適於銷售的產品。

財富佔有者則完全是不同類型。

從實質上看,他不具「創造性」——他尋求變得富有,但不是通過征服自然,而是通過操縱人;

不是通過智識努力,而是通過社交策略。

他不生產,他在重新分配:他只是將已存在的財富從主人口袋轉移到自己口袋。

財富佔有者可能成為「政治家」——或是「尋求捷徑」的商人——或是那種「混合經濟」的破壞性產物:

商人通過政府恩惠而變得富有,例如特權、補助或特許;也就是說他們通過合法的力量而變得富有。

如何區分財富佔有者和創造者?

沒有任何單一外部特徵能被用來作為創造財富之品質的可靠標誌。歸於張三和李四的品質可能發生變化。

但是其品質的最後淨重總是概括了同樣要點:財富創造者的本質特徵是其獨立判斷;而財富佔有者的本質特徵是其社會依賴。

具有獨立判斷之人是個極度自負之人:他相信自己處理存在問題的心智能力。

他看著這個世界,想要知道:「能做什麼呢?」或者:「事態如何能得到改善?」

最重要的是:財富創造者是發明者和革新者。他性格中最明顯缺失的品質是順從,

也就是,被動接受被寄予的、已知道的、已確立的東西或是現狀。

他決不說:「對我爺爺足夠有益的東西對我也足夠有益。」

他只會說:「昨天對我足夠有益的東西,明天不會還對我足夠有益。」

他不會坐等「好運」來臨,或是人們給他機會。他自己創造並利用機會。

他決不抱怨:「我無法避免!」——他能避免,並且做到了。

從不創造財富的人是「兩面下注」之人,他們「謹慎行事」,等待機會跟隨潮流;

他們是賭徒或不顧一切的投機家,根據當下的刺激、道聽途說或自己無法解釋的情感以及盲目地直覺參與賭博。

財富創造者不採取上述兩種方式。

他不等待潮流——他設定潮流的方向。他不賭博——他採取「適當的冒險」,

自己真正承擔上述兩種情形試圖忽視的責任:也就是判斷的責任。

從不創造財富之人有一種「僱員心態」,即使他從事的是行政工作;

他想方設法逃脫最低程度的努力,就好像任何努力都是一種不合理的要求;

當他不能採取正確行動時,他大聲叫喊:「可是沒有人告訴我如何行動!」

財富創造者有一種「雇主心態」,即使當他只是一個辦公室的勤雜工——那就是為什麼他不會長期做勤雜工的原因。

在每一份工作中,他都致力於最大程度的努力;學會他所能學會的有關商業的一切,這遠遠超過他的工作需要。

他從不需要被告知——即使是面對其通常義務之外的情形。

這些都是他為什麼從一個辦公室勤雜工升遷到公司總裁的原因。

在他通常嚴酷且面無表情的外表背後,

財富創造者總以一個愛人的激情、一個改革者的熱情、一個聖人的奉獻及一個受難者的忍耐致力於他的事業。

作為一項標準,他充滿皺紋的前額和資產負債表是其能夠允許世人了解的惟一證據。

注意,其新冒險事業是長期發展,在它們能贏利前需要幾十年時間。

那些夢想通過抽彩票式賭博而贏得財富的人絕不會理解他的心理。

只有「財富佔有者」的生活和行為是短期規劃的,他的眼光決不超越當下時刻;

「財富創造者」的生活、思想和行為都是長期規劃的。

因為只有對自己判斷擁有完全信心,他對未來也就擁有了完全信心,只有長期計劃才能滿足他利益。

對財富創造者而言(對藝術家也是如此),工作不是一項痛苦義務或是必要的惡,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對他來說,生產活動是本質,是存在的意義和樂趣;這是充滿活力的狀態。

更可貴的是,「財富創造者」並非如此熱衷於財富。

對他來說,財富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拓展其活動範圍的手段。

大多數財富創造者對奢華的生活漠然處之,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其財富相比,其簡樸程度令人吃驚。

有多少人會是真正的財富創造者?

格林斯潘經濟諮詢公司總裁艾倫·格林斯潘大膽估算,

在他看來,在我們的商業世界,真正的財富創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並具獨立判斷能力之人——佔多大比例。

他思考片刻,有點傷心地回答:「在華爾街——大約是 5%;在工業界——大約是 15%。」

當然,在中國,也不超過這個比例。似乎,大多數人都被排除在財富創造者的行列了。

所以,真正能「掙」一個億的人寥寥無幾。

好在,這個創業的時代,給了我們中的很多人天時和地利。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具備這樣的品質:

獨立判斷、不安於現狀,自己創造和利用機會,自己設定潮流的方向,

用改變世界的決心,做一件極為需要忍耐的事情。

就是說的我們當中的這些創業者了!

原文出處/36K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 Incuba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